暑假过后、临近开学,不少人都会去配新的眼镜。数字时代,人们在电子屏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国家统计局2024年10月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居民每日互联网使用平均时间为5小时37分钟,比2018年增加2小时55分钟。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30年,全球近视人数将增加至34亿。如今,近视眼镜不再只是简单的视力矫正工具,已成为不少人的“第二器官”。
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配镜的认知不足:规范的验光流程是怎样的?如何才能选到佩戴舒适的框架眼镜?9月开学前夕,《消费者报道》记者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关注“验光资质”
验光是配近视眼镜的关键环节,验光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用户日常视物的清晰度和佩戴的舒适性。
广州某知名连锁眼镜店品牌负责人对《消费者报道》记者称,验光应该去医院或有专业验光资质的眼镜店,“现在仍有不少消费者对眼镜店的验光水平存在质疑,这与验光服务市场鱼龙混杂有关,一些眼镜店、眼镜城的员工其实并没有验光资质。”
据记者了解,“眼镜验光员”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属于技能人员,指使用验光仪器及辅助设备对眼睛健康状态、视觉功能以及屈光状态进行检查,并开具矫正处方的人员。该职业共设五个等级,依次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
《消费者报道》记者建议,消费者去眼镜店配镜时应找有上述技能资格的验光员进行验光,且要避免在眼睛疲劳状态下验光。因此,验光前一天最好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远离电子产品,并尽量在上午验光。
“有些眼镜店可能会直接把电脑验光仪的读数填入配镜处方,让客人试戴。这种做法对客人的眼睛健康是很不负责任的。”验光师小陈向《消费者报道》记者强调,验光过程绝对不能马虎。
电脑验光仪 图源:网络
小陈介绍,电脑验光仪仅能为验光师提供一个参考性的屈光数据,后续还需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精准验光。后者集成了球镜、柱镜、辅镜(偏振片、红绿片、马氏杆)等验光所需镜片。验光师通过操作台控制,可精确切换不同镜片组合,对消费者进行近/远视、雾视、散光轴位、双眼平衡等一系列专业检查,以确保验光结果的准确性。
综合验光仪 图源:网络
据《消费者报道》记者了解,一张专业的验光处方应该包含球镜度数(近/远视)、柱镜度数(散光)、散光轴位、瞳距等基本参数值。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有必要要求验光师分别测量左、右眼的瞳距。这是因为,每个人左、右眼到鼻梁中线的距离可能并不相等,仅测量双眼总瞳距(备注:两眼瞳孔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并不准确。例如,某人双眼总瞳距为64毫米,但左眼到鼻梁中线的距离为31毫米,右眼到鼻梁中线33毫米;如果按双眼总瞳距进行配镜,镜片的光学中心会按对称位置设计,导致瞳孔中心无法精确对准镜片的光学中心,从而产生较大的棱镜效应,影响视物体验。
眼镜框也有“尺码”
完成验光后,挑选合适的眼镜还需选好镜片、镜框。
现实中,个别商家会游说消费者选择更薄、更轻的高折射率镜片。但实际上,没有必要为了轻薄体验而盲目选择高折射率镜片。同一近视度数下,镜片的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但折射率高的镜片,通常阿贝数(注:表示透明介质色散能力的指数)较低,色散更明显;另一方面,高折射率镜片的价格也更高。
验光师小陈提醒道:“消费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度数和镜框的大小来选购相应折射率的镜片。对于高度近视的人来说,为了使镜片更轻、边缘薄,有必要选择折射率高的镜片;而中低度近视的消费者选择折射率1.60的镜片就足够了。”
不同近视度数适配的镜片折射率(来源:某知名眼镜连锁品牌),但应该综合眼镜框大小考虑
此外,消费者也要谨慎选择商家推销的功能性镜片。如防蓝光镜片适用于长时间高强度面对电子屏幕的场景,一般不作为日常主力眼镜常规使用。变色镜片适用于户外强光场景,若作为日常主力眼镜使用,可能会降低透光性,影响视物体验。
在镜框选择方面,《消费者报道》记者在线下眼镜店走访时发现,消费者更关注镜框的款式和佩戴效果,“大框眼镜感觉看起来更时尚,小框眼镜看起来就像一个技术宅。”实际上,镜框的尺码更加重要,它直接关系佩戴的舒适性。眼镜腿上印有“××□××-×××”的数字,分别代表镜片宽度、鼻梁间距、镜腿长度。
图源:某电商平台
除了上述三个参数外,有眼视光从业人员提醒,选镜框还要关注镜面宽度、镜腿宽度、镜片高度、瞳高等。他提到,线上配镜虽然价格更便宜,但往往会忽略瞳高这一重要参数。“瞳高是根据不同眼镜框而定的,消费者选好眼镜框后,需要由验光师现场对该款眼镜框进行瞳高测量。”
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眼镜佩戴不舒适是用户更换眼镜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比达35.90%。《消费者报道》记者建议,消费者选购眼镜时,最好提前咨询商家是否提供产品适应期,以及如果佩戴新眼镜出现头晕、视疲劳等持续不适时,是否提供免费复查和重配等服务。
家长对于近视防控的认知误区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50%左右。这意味着,在该群体中,每两个人就有一个饱受“近视”的困扰。
“现在的小孩不是拿着手机,就是拿着学习平板,我真的好担心她近视,也担心戴近视眼镜会更影响视力。”宝妈小黄称。另一名宝妈芳芳也表示,“总感觉戴了近视眼镜以后,度数会不断加深。”
多数家长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既担忧孩子的用眼状况,又在近视防控上存在认知误区。
认知误区一:太早戴近视眼镜会加重近视
消道长答疑:《健康中国》在科普中提到,近视儿童如果长期不戴眼镜,容易因视物不清而加重眼睛的调节负担,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视疲劳加剧,反而可能促使近视度数增长。一般情况下,近视度数高于100度的儿童需要戴镜进行屈光矫正。若孩子对视力下降较敏感(如频繁揉眼、抱怨看不清)或已出现视疲劳症状,任何度数的近视均应配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接英认为,及时佩戴度数适合的眼镜,能帮助孩子看东西更清楚,缓解视疲劳,延缓近视发展。
认知误区二:散瞳验光会伤害眼睛
消道长答疑:国家卫健委在《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中指出,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弱视和较大散光者,以及验光过程中发现调节不稳定、矫正视力不正常且不能用其他眼病解释者,应当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另外,卫健委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中指出,散瞳药物对健康的眼睛不会产生损伤,用药后可短期出现畏光、视近不清症状,停药后可恢复至正常状态。
认知误区三:配了近视眼镜可以“一劳永逸”
消道长答疑:国家卫健委在《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指出,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单焦镜是临床常见框架眼镜类型。对于近视儿童,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戴普通的框架眼镜可以帮助孩子矫正视力,但防控近视的进展还是需要科学用眼才能达到目的。
认知误区四:验光结果显示未近视,就没事
消道长答疑:家长们需要重点关注“近视前驱期”。根据国家卫健委对于公共卫生层面防控策略分期,近视前驱期指儿童经过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后,虽然还未发生近视,但远视储备已低于正常年龄范围的下限,即远视储备不足,是近视发生的高危群体。近视前驱期的儿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等综合措施干预,可有效减少近视的发生。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杨晓认为,家长应该重视孩子屈光发育档案的建立,建议孩子每3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视力。
不同年龄段正常远视储备值 图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