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天亮了?

发布时间:

2025-07-02 19:59:38

来源:格隆汇

最近,各地高考成绩出炉。

高中毕业生面临择校择业之时,又一批准高中生、初中生也即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暑假。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不论是小升初、初升高衔接班,又或是各类培训班、课外班,都是家长和学生避不开的话题。

与此同时,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教育行业提供贷款支持,尤其是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非学科类教育机构

近两年来,对于教培“松绑”的政策和言论频频涌现,伴随着高中双休的持续推进,教培行业的天亮了吗?

从目前来看,似乎还为时尚早。


01


曾几何时,教培一度创造了不少大学生就业神话和创业奇迹。在资本市场上,也创造了不少的多倍股。

2021年,正值暑假,旨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落地国家对教培行业的监管逐步收紧,尤其是针对K12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

政策颁布的2个月内,包括华尔街英语、启文教育等大型机构在内,国内超过1250家教育培训机构被法院强制执行。

国内教培巨头,新东方也宣布将停止经营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

K12,此前一直是教培行业的发展重点。

“双减”落地之后,教培市场规模逐渐缩水,2021年就从约8000亿元锐减至1000亿元,最后仅剩500亿元。

国务院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从12.4万个锐减至4082个,压减率高达97%;线上机构从263个减少至33个,压减率87.1%

K12学科类培训只是被政策严格限制,政策无法完全终结教育需求。

教培迅速成为了“不可说”,隐藏在各种黑话和小区里,陷入举报和游击的循环。

直到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提到,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消费的增长,直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教培行业似乎一夕之间又看到了春天。但直到现在,教培仍旧没有重现荣光。

在去年8月的“松绑”之后,尽管职业教育和非学科类培训被纳入政策支持范围,但学科类培训仍受“双减”政策约束,并未完全放开。

前不久教育部还明确,将线上线下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平台全流程监管,支持家长学生通过全国平台选课、支付、退费、评价、投诉。

河南漯河也仍在前几天全面暂停暑假期间的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

只不过,政策的中心逐渐转向规范引导,而非完全禁止。

现如今,指导意见再次鼓励金融机构向教育行业提供贷款支持,尤其是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非学科类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有可能获得更多融资机会,推动业务扩张和课程升级。

近日,国家发改委还发文,称要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研究推出一批新的开放举措提升服务贸易。

在指导意见发出后,新东方等一众教培机构股价大涨,但很快又恢复下跌。

在双减政策落地四年以后,如今的教培行业早已实现产能出清,并逐渐走向规范化。

今年以来,高中双休政策进一步推进,给予了高中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但也加倍放宽了学生校外培训的时间及可能性。

那么放眼未来,教培行业能否重现荣光?


02


过往,学科类培训几乎占据了教培行业的半壁江山。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 K12 教培市场规模 9251 亿元,2016-2019 年 CAGR 21%,其中学科培训市场规模 3947 亿元,占比约 43%

而在经历近几年的双减政策之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已经远超学科类培训机构。

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上,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登记数量已经接近12万家,而学科类的仅有九千多家。

但行业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也无法一蹴而就。

以新东方为例,双减政策之后,新东方股价暴跌90%6个月内净亏损超过50亿元人民币,员工人数从近12万人锐减至约5万人,教学点数量也大幅压缩。

此后,新东方接连尝试素质教育和海外教育,但市场反馈并不理想。后来,新东方在线转型为东方甄选,开启助农直播,新东方才真正走出泥潭。

教培行业天亮了?

2024年,新东方的营收增长44%,而行业内大多数教培企业在经历前几年的低基数后,也逐渐恢复增长。

尽管如今的教培行业不复从前辉煌,但从某种意义上看,天确实亮了——

因为教培机构的转型方向正愈发清晰,政策导向也更加明显。

2024年,在教育部发布的《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多次提及应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而过去学科类教培刚需的底色是升学焦虑,主要是源于优质教育供给的不充分或不均衡。

伴随着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政策层面提供更多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市场需求大幅增加。

在多重政策和环境推动下,未来,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将成为教培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尽管学科类教培占据了教培市场的极大比重,素质教育不被许多人看好,但素质教育市场也正迎来快速增长。

中性预测下,预计2025年包括人文、科学、英文、编程在内的素养市场,有望增长至4636.6亿元,乐观预测可达8256.2亿元。

伴随着行业门槛提升,无证经营难度变大,教培市场也在加速向存量合规机构集中。

供给出清后,头部机构甚至有望获取超越双减前的市占水平。

事实上,双减前,全国性大型连锁仅新东方、好未来两家,但两大头部线下教培机构新东方和好未来在2020年的市占率预计2.7%1%,行业格局较为分散

而双减后,在小机构加速倒闭之时,头部企业正在凭借合规性、教研能力和获客能力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但与此同时,教培机构们也在遭遇新的冲击,那就是AI教育。

正如多邻国在全球掀起的学习热潮,AI教育也正在成为课外学习的重要组长部分之一。

可以发现,AI技术的融入降低了教育领域的技术阈值,相比教培机构的名师,未来AI教育必将成为传统机构的竞争对手,但同样,AI在教学、教研、课程设计等多个环节的应用,推进了教育培训基础工作的自动化流程,同样也能够对于教培行业进行扩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

目前,各大教培机构也均在积极拥抱AI好未来、有道、豆神教育等纷纷推出教育大模型及AI+教育产品,如智能学习机。

过往,价格高昂的学习机往往被认为鸡肋,但伴随着AI的快速商业化,AI教育的结合后,反而推动了智能学习设备的快速发展。

在经历过去几年的转型之后,智能学习设备已经成为了各大平台教培公司的业务核心之一,好未来的业绩复苏中,学而思学习机已经成为重要的一环。

而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崭露头角AI功能也已经成为智能学习设备的重要构成之一。

伴随着AIOMOOnline-Merge-Offline)等技术的深入渗透,教学模式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升级。此外,教育数字化平台如全民阅读、教育信息化正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可见AI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教育效率,可能激发行业竞争新格局,孕育新的商业模式


03

结语


双减政策和教培行业一样,一直伴随着种种争议。

从大趋势来看,学科类教培的松绑可能性或许越来越小,但危机中同样蕴含着转机。

伴随着AI的逐渐发展,优质教学资源或许将更加普及,教培机构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而最重要的或许应该是,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推进,降低学生和家长的升学焦虑,而这,是需要整个社会和政策长期投入的事。

只有到那时,减负才能真正减去学生的负担,而非将老师和学校的压力,转移到家长和校外。(全文完)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