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AI 应用的浪潮汹涌澎湃,已进入商业加速期。从日常的智能推荐,到复杂的工业生产优化,AI 无处不在。但产业链环节众多,哪些可能在长期释放巨大价值?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东吴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刘元海,让他给我们解疑答惑!
对于下半年乃至26年整体A股市场行情,基金经理刘元海还是比较乐观,认为市场有望震荡上行。由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处在低利率环境下,价值股有望成为A股市场的"稳定器",而成长方向如AI、创新药等发展空间相对比较大,进攻性或许比较强。A股市场或有望形成"价值股搭台,成长股唱戏"的格局,市场不同风格轮动演绎,有望驱动A股市场震荡上行。
基金经理刘元海认为,这一轮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或是AI人工智能,所以未来科技行业的核心主线之一或是拥抱AI。AI主线大致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AI算力,属于基础设施,二是AI应用,Al应用包括AI应用偏硬件方向和AI应用偏软件方向。刘元海认为,25年有可能是AI应用爆发的元年,因此AI主线或可以逐步关注AI应用,包括:汽车智能驾驶、AI硬件、AI人形机器人以及积极拥抱AI的互联网企业等。
算力股“戴维斯双击”,当前估值没有泡沫
东吴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刘元海认为,参照PC互联网时代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股行情表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本轮科技股行情持续时间和空间或都值得期待,未来3-5年仍然看好人工智能时代科技股投资机会。
刘元海还认为,由于这一轮全球科技创新动力是AI,所以未来A股市场科技股核心投资主线可能是拥抱AI,围绕AI寻找投资机会。23年以来AI表现较强的是AI算力,但是算力龙头公司股价上涨驱动力主要是业绩,当前估值没有泡沫,并且认为当前AI算力可能还有投资空间,因为未来AI算力基本面超预期可能性比较大。
汽车智能化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新的关注主线之一
刘元海判断,25年有可能是国内汽车智能驾驶爆发的元年,如果参考当年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的行情,那么未来两到三年,汽车智能驾驶可能是比较好投资机会,并且当前A股市场汽车智能化核心公司估值处在历史相对较低位。
当前微观上,国内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龙头都在加快汽车智能化战略的推进,从明年拟推新车型来看,后续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速度可能会更高。另外,今年2季度汽车智能化核心公司业绩也开始体现,并且未来业绩成长空间或有望较大。此外,当前A股市场汽车智能化核心公司股价和估值处在历史相对较低位。今年国内汽车智能化产业有可能将进入1-N成长期,未来渗透率提升速度或值得期待,因此站在中长期角度,当前汽车智能化产业或值得适当关注。如果参考当年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的行情,那么25年下半年一直到26年,有可能是我们国内汽车智能化投资比较好的时间点。
AI手机、AR眼镜、机器人,当前可能是比较好战略布局时点
他亦认为,AI手机、AR眼镜产业爆发有可能在26年,当前可能是比较好战略布局时点。如果26年AI人形机器人进入规模量产,那么AI人形机器人可能会进入业绩驱动的行情,或是一个比较大机会。此外,比较看好AI的互联网企业。
从目前产业趋势来看,我们认为AI手机、AI眼镜的产业趋势都在比较好地推进中。但是产业进展或者行业的爆发,我们认为很有可能是在2026年。但是当前AI手机、AR眼镜产业链,主要是消费电子方向的,整个估值水平或者股价都处在相对的低位。所以如果26年产业真的爆发起来,我们认为这个时间内,看到2026年,我觉得有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至于AI人形机器人,偏硬件方向,从产业阶段来看,我们认为从去年9月份一直到今年两三月份,AI人形机器人行情涨得相对较好,我们把它界定为是基于预期驱动的行情,偏向主题投资,因为业绩兑现还没到。从目前AI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2025年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AI人形机器人的量还相对比较少。所以我们认为当前AI人形机器人处在第二阶段调整的一个阶段,等待AI人形机器人从0到1培育周期,什么时候进入到一到N成长周期,我们认为有可能在2026年。如果2026年AI人形机器人进入了规模量产的阶段,那么AI人形机器人就有可能会进入第二轮业绩驱动的行情,可能也是一个较大的机会。
AI应用偏软的方向,我们相对看好拥抱AI的港股互联网企业,当前估值水平也比较低。如果参照2023年到2024年美股时代云厂商拥抱AI之后的股价走势来看,我们认为拥抱AI的港股互联网企业,未来两年可能机会也比较大。
最后一个AI应用偏软的方向是A股的计算机和传媒方向,但目前这个产业可能还需要培育。
东吴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刘元海:拥有21年投资研究经验,寻找与时代发展相一致具有大的产业趋势行业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致力为投资者追求中长期绝对收益。
风险提示:本材料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材料中的关注方向、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根据市场调整可能会发生调整或变化。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投资者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本文内容不应被依赖视作预测、研究或投资建议,也不应该被视为购买、出售任何证券或采用任何投资策略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且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如需购买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