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大A股正在走“慢牛”,炒股软件同花顺(300033.SZ)则走起了“疯牛”。
2025年8月15日,同花顺单日爆拉16.27%,总市值达到1974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
2024年9月以来,沪指从当初2600多点涨到现在近3700点,区间最大上涨37.74%,而同花顺呢?已大涨300.59%!
也就是说,当初持仓同花顺10万市值,一年不到,变成40万。
之所以涨这么猛,两大原因:
1、同花顺具备相对大盘涨幅的“乘数效应”;
2、公司有了“AI应用”概念。
我们先聊聊“乘数效应”。
证券公司,或者证券相关的互联网、IT公司,业绩与股市活跃度正相关,其股价走势,往往呈现大盘走势的“乘数”效应。
简单讲,大盘涨,这类公司往往比大盘涨幅更大,大盘跌,这类公司也可能跌的更多。
同花顺就很典型。
2014-2015年“大牛市”,沪指从2014年5月1991点涨到2015年6月5178点,区间最大涨幅160.07%,同期同花顺最大涨幅2305.31%;
2019年1月到2019年4月,沪指从2440点涨到3288点,区间最大涨幅34.72%,同期同花顺最大涨幅251.15%;
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沪指从2646点涨到3731点,区间最大涨幅40.99%,同期同花顺最大涨幅77.46%。
可见,只要大盘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同花顺涨幅总会远远强于大盘,相当于给大盘涨幅加了杠杆。
可以总结为“乘数效应”。
不过,去年9月以来,同花顺涨太猛了。算下来,同花顺涨幅(300.59%)是沪指涨幅(37.74%)8倍。已不仅仅是“乘数效应”可以解释的。
这是因为,这次同花顺还带上了当前热门的AI相关概念。
这有点像2014到2015年那波爆炒,同花顺涨幅是沪指涨幅14倍,彼时同花顺有“互联网金融”概念,也是当时A股大热题材。
现在,同花顺被认为是“AI应用”龙头之一。
同花顺2019年就提出“ALL in AI”战略。2024年1月,同花顺发布金融对话大模型——问财HithinkGPT,由此公司旗下投顾对话机器人同花顺问财基于HithinkGPT升级,号称“国内金融领域首个应用大模型技术的智能投顾产品”。
去年以来,“Agent”(AI智能体)成为AI应用领域时髦概念,同花顺也没错过。2024年9月,同花顺智能科技官微表示,同创智能体平台由同花顺打造,是国内第一家支持百万日活的金融垂类Agent平台。
此外,同花顺还跟AI芯片巨头英特尔合作,2024年11月,公司携手英特尔推出同花顺AI PC版。据称,该AI PC版“具备了精准、可靠的金融策略逻辑代码理解与解析能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花顺的AI应用产品,争议很大。
今年6月,大V“远方青木”发文吐槽《被同花顺的人工智能蠢哭了》,表示“问财给我的结果非常莫名其妙,能颠覆我三观那种。”
“远方青木”称,随机选取一些科技股和银行股放在一起,问“哪些最不适合长期持有”,同花顺问财会选出科技股;同样的股票池一字不改,问哪些“最适合长期持有”,同花顺问财竟依然会选出科技股,连“顺序都和前面那个最不适合持有的一模一样”。
笔者发现,网络上针对同花顺AI产品吐槽确实不少。
客观讲:
一方面,同花顺在“AI投顾大模型”这个赛道,确实已取得先发优势(国内首个);
但另一方面,或许同花顺也得更认真打磨自家产品,否则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弯道超车”。
最后聊聊同花顺的基本面和估值情况。
近年公司业绩并不稳定。2022年、2023年,利润连续下滑。
去年以来,随着证券市场回暖,投资者对金融信息服务需求上升,同花顺业绩好转。
2024年净利润18.23亿元,同比大增30%,今年一季度净利润1.2亿元,增长15.91%。
不过,目前公司估值泡沫已经很明显,最新市盈率107.3倍。意味着按当前盈利水平,股东要100多年才能回本。
而“炒股软件+互联网券商”老大,东方财富目前市盈率仅40.8倍。也就是说,同花顺估值比更头部的东方财富还高得多。
现在,同花顺市值已创历史新高。对于公司9万“赚麻了”的股东而言,或许到了该注意风险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