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奕材成功过会!即将登陆科创板 助力国产半导体竞争力全面提升

发布时间:

2025-08-15 11:15:00

来源:全景网

8月14日,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奕材”)顺利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5年第31次审议会议,将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今年全国第三家科创板过会企业,也是陕西首家过会企业。西安奕材上市后,将成为我省第83家A股上市公司、第40家上交所上市公司、第1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创板成长层全国首批上市公司。我省科创板上市公司继续稳居全国第11位。

西安奕材成功过会!即将登陆科创板 助力国产半导体竞争力全面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奕材于2024年11月29日获科创板受理,是“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经历两轮问询,从受理至上会历时8个月,今天顺利过会,也成为“科创板八条”发布后西部首家科创板过会企业,不仅是对科创板“1+6”政策的一次深度践行,更意味着我国高端半导体材料关键环节将迎来历史性突破。

国产半导体材料领军者 打破12英寸硅片进口依赖

西安奕材成立于2016年,注册地是西安市高新区,是国内12英寸半导体硅片头部企业,同时也是国内主流存储IDM厂商的全球硅片供应商中采购占比位居前二的战略级供应商,目前实现了对国内主流存储芯片厂商(如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和逻辑晶圆代工厂(如中芯国际)的规模化供货。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截至2024年末产能规模统计,西安奕材均是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前述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全球同期占比约为6%和7%,已成为国产替代的关键力量。

西安奕材产品覆盖存储芯片(NAND Flash/DRAM)、逻辑芯片(CPU/GPU/手机SOC/嵌入式 MCU)、显示驱动、电源管理、CIS等多个领域,可实现数据计算、数据存储、数据传输、人机交互等核心功能的多品类芯片的量产制造,终端应用于智能手机、数据中心、智能汽车等产业。

硅片是芯片制造的“地基”,硅片的性能和供应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半导体产业链的竞争力。当前12英寸的硅片是业界最主流规格的硅片,根据SEMI统计,12英寸硅片贡献了2024年全球所有规格硅片出货面积的75%以上,12英寸产能是目前全球晶圆厂扩产的主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普及,未来12英寸硅片全球出货面积占比将持续提升。

从股权结构来看,王东升、米鹏、杨新元和刘还平为西安奕材实际控制人,四人构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西安奕材控股股东奕斯伟集团67.92%股权,西安奕材控股股东奕斯伟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持有西安奕材25.68%股权。成立至今,西安奕材已完成多轮融资,新老投资机构包括IDG资本、长安汇通、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等。在最近一次融资中,西安奕材获得来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投资,持股比例是7.5%,同时,由西高投担任基金管理人的陕西集成电路基金持有西安奕材9.06%的股份,分别为西安奕材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之外的第三大和第二大股东,充分体现了国家与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对西安奕材在加速半导体核心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方面的认可。

图片2.png

在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西安奕材分别实现营收10.55亿元、14.74亿元和21.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3亿元、-6.83亿元和-7.38亿元。尽管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但西安奕材营收实现高速增长,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10.55亿元增至2024年的21.2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1.83%,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同时,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西安奕材主营业务毛利率已经转正。此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开始持续为正,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已于2023年实现由负转正,2024年同比增长147.39%,偿债能力不断改善,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目前西安奕材已逐步得到全球晶圆厂客户认可,全年出货量从2022年的234.62万片增至2024年的625.46万片,三年复合增长率约63%。另外,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管理层根据已有的产能建设及投放、技术研发、客户验证和销售计划,预计西安奕材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募投项目加码产能强化国产供应链安全

根据TECHCET数据及同行业上市公司公告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前五大厂商供货占比约80%,尤其是前两大厂商,约占全球12英寸硅片产能和出货量的50%。目前我国所需的12英寸硅片绝大部分依赖于进口,为了减少12英寸硅片对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发展的制约,西安奕材致力于成为半导体硅材料领域头部企业,制定了2020年至2035年的15年战略规划,计划到2035年打造两到三个核心制造基地,建立若干个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工厂。

据招股书显示,西安奕材司首个核心制造基地已落地西安,该项目第一工厂总投资额高达110亿元,已于2023年达产。本次发行上市募投项目的第二工厂总投资额125亿元,2024年投产,计划2026年达产,本次募资49亿元将全部投入第二工厂的建设,项目建成后西安奕材预计可实现12英寸硅片120万片/月产能,将满足全球12英寸硅片需求的10%以上,有望进一步提升国产化率,缓解我国高端半导体材料"卡脖子"问题。

图片3.png

西安奕材作为国内12英寸硅片龙头企业,已建成60万片/月产能,位居中国大陆首位。通过持续技术突破,公司产品核心指标已比肩国际五大厂商,2026年两座工厂投产后总产能将达120万片/月,可满足届时国内40%的需求,有望进入全球12英寸硅片领域的第二梯队。

在创新性方面,西安奕材均处于业内前列。报告期内,西安奕材研发投入分别为1.46亿元、1.71亿元和2.59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84%、11.63%和12.20%。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申请境内外专利合计1,635项,80%以上为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专利746项,70%以上为发明专利,截至2024年末,西安奕材是中国大陆12英寸硅片领域拥有已授权境内外发明专利最多的厂商。

西安奕材作为链主企业正在积极提升国内电子级硅片产业链的竞争力。作为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确定的“第一批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西安奕材持续培育本土化12英寸硅片装备和材料的供应商,推动上游供应链多元化。目前无论从上游原材料(包括耗材),还是工艺设备,通过合作开发不断提升本土化供应商的量产供应比例,特别是晶体生长、硅片磨抛、量测等部分核心设备、超导磁场和热场等部分关键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也已实现本土供应商配套。随着上市融资,第二工厂将进一步推动本土化设备和材料的突破全面提升国内电子级硅片产业链的竞争力。

乘科创政策之风 “未盈利上市”彰显硬科技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奕材是“科创板八条”新政发布后,全国首家被受理的未盈利企业,其成功受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如今成功过会进一步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具有核心技术和战略价值的科技企业的深度认可与制度包容。同时,西安奕材的成功过会,更是陕西省通过强化科技金融“五项机制”改革,实现科技与金融双向促进的又一成果,对全省资本市场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效应。

近年来,陕西省发挥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等优势,抢抓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强化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深化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

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省委金融办抢抓机遇,建立健全以精准、精细、链式为特点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体系,推动企业上市各项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相继健全完善,形成培育一批、储备一批、上市一批的良好局面。2019年试点注册制以来陕西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2家,其中新增A股上市公司38家,成为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重大改革试点均有企业首批入围的5个省份之一。2024年陕西省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在上交所科创板受理数量居全国第一。中航电测完成收购中航成飞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交易金额174.39亿元,成为深交所试点注册制以来规模最大的并购重组项目。截至目前,陕西省A股上市公司82家,居全国15位,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14家,居全国第11位。陕西在辅导企业8家,排队企业6家,排队企业数量全国排名第10位。区域内新三板挂牌公司115家(创新层41家),2024年新增9家挂牌企业,增量全国第十。

今年以来,陕西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完善资本市场发展举措。省委、省政府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聚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和“科技—产业—金融”两个链路,以科技金融改革叠加赋能“三项改革”走深走实。省政府制定科技金融“五项机制”重点任务清单,从考核评价、奖励激励、改革创新等多方面优化政策供给,推动科技金融改革落地落细。陕西省委金融办出台科技金融50条措施,举办沪、深、北、港交易所培训交流活动,推动大医集团、陕西旅游、陕西瑞科申报上市。推动西科控股、中科创星等6家市场主体成功发行全国银行间市场科创债41亿元,中科创星成为全国首笔发行科创债的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推动84亿元的5支AIC股权投资基金加快落地,营造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生态。

7月29日,陕西省委金融办会同省级有关部门举办2025年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发布会,会上发布省级上市后备企业520家,其中西安奕材凭借其科创属性定位、上市进展迅速、重点产业链链主地位等多重优势位列名单榜首。今年是陕西省连续第五年发布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300家增长为520家,其中,A档80家、B档120家、C档320家。520家后备企业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科技属性和新质生产力特征更强,科技型企业占比96.54%;二是重点产业链特色更加鲜明,3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企业438家,占比84.23%,链主企业39家;三是民营企业在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占比更高,民营企业428家,占比82.31%,较2024年上升7.71个百分点。西安奕材更是集科技型、民营和全省重点产业链三大特征于一身,其顺利过会充分体现了陕西省在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梯度培育后备企业方面的特色工作成效。

“创”字当头,培育质效跃升。西安奕材作为“科创板八条”发布后西部首家科创板过会企业,其成功登陆科创板,不仅为省内高科技、高成长、强战略属性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也为全国范围内暂未盈利但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广阔的硬科技企业提供了示范案例,充分彰显了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包容性与服务国家战略的决心。

以“新”谋篇,以“稳”筑基。未来,陕西省将抢抓科创板设立成长层等政策机遇,坚持上市公司“量”“质”并重,推动符合条件的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加强辅导和培育。强化省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系统谋划、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形成近中远期的上市后备梯队,深入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展望未来,在多方合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背景下,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全力建设中,越来越多的陕西“硬科技”企业更好更快地拥抱资本市场,为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