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在“非共识”,一直是九合创投的第一性策略。
据IPO早知道消息,司凯奇国际有限公司(以下“司凯奇”)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通过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美股新能源智能化商用车第一股”。
成立于2019年年底的司凯奇作为一家新能源智能商用车公司,致力于用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供给新能源智能商用车使用,从而建造一个以绿色能源为核心的物流生态系统。
目前,司凯奇的产品分为整车及零部件,其中整车产品包括纯电动牵引车、混合动力牵引车、氢能源牵引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无人驾驶宽体矿用自卸车等多种车型,产品覆盖港口、矿山、干线物流等场景,并将业务拓展到了海外。
成立至今,司凯奇已完成多轮融资。其中,九合创投于2020年12月投资司凯奇天使轮,并在Pre-A轮持续加持,是司凯奇最早及最大的机构投资方。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表示:“新能源是全球商用车发展的重要趋势,司凯奇通过‘软件+硬件+数据’不断探索新技术与新理念。在过去五年中,高超(注:司凯奇创始人)团队展现出了韧性和执行力,在不同地区以不同的组合进行拓展。从电动化到智能化,我们期待未来司凯奇能够打开更大的市场。”
事实上,司凯奇也是九合创投新开新能源赛道后投的第一批项目。司凯奇用五年的时间验证了九合相信技术和先于市场一步的认知逻辑。

保持先于市场一步的节奏
回到2020年的时间点,中国商用车的电动化率不足5%,还处于能源转型的低谷期。
而彼时九合创投已经觉察到商用车市场即将迎来电动化的大趋势,因此在疫情期间果断投资了创业一年的司凯奇。
这也是司凯奇的一笔关键投资,因为刚创业不久的司凯奇恰逢疫情,所有难度迅速拉到极限,而当时关注中国商用车电动化的投资机构少之又少。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表示,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中国产业发展的趋势,因此九合一直关注下一个电动化的机会出现在哪里,而商用车是长期跟踪研究得出的判断,“这个市场空间足够大,发展之路足够长”。
就在投资司凯奇的过程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进一步证实了九合的判断。在所有交通形式中,道路交通对碳排放的贡献超过80%,相比乘用车,商用车对道路交通碳排放的贡献接近65%。
而先于市场一步观察机会并不仅仅体现在新能源赛道。AI、硬科技、智能制造、全球化、生物技术、新材料都是九合的赛道,在每一个赛道上都保持着“先市场一步”的认知逻辑。在王啸看来,对于早期投资机构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共识形成之前判断,在“非共识”阶段果断出手。
以九合的传统赛道AI为例,当ChatGPT横空出世,市场都在研究open AI和chatGPT时,九合已经果断出手,布局AI视频、AI游戏。当市场看好大模型开始下注时,九合已经预见到大模型应用才是最终的落地场景,开始在教育、招聘、娱乐助手等领域广泛布局。即使是今年爆火的具身智能,九合创投也已在一年之前进行了投资。

相信科技创新,五年证明新能源投资能力
九合创投是一个科技标签非常显著的投资机构,从2011年成立至今,翻看其投资的300多个项目,技术类的项目占比超过80%。
在九合投资的底层逻辑上,“计算+”是推动产业变革的契机,因此长期关注计算演进带来的结构性变革机会。
在新能源领域,电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的两大趋势。从计算的角度来看,数据是理解世界的基础,只有当实现了电动化完成数据的收集,那么才能进入到智能化的阶段。新能源作为一个传统的成熟产业,进一步的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计算+”的契机。到了2019年前后,九合创投认为这种时机到了,由此在2019年储备人才并建设产业链能力,在2020年进行赛道的扩张,正式开辟了新能源赛道。
除了司凯奇,沿着能源的生产、运输、存储以及应用四个环节,九合创投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布局了星环聚能、溯驭技术、道童新能源、利氪科技、京硅智能、GreenVoltis等项目。
随着司凯奇的上市,九合创投用五年的时间证明了新能源的布局能力,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九合创投看来,新能源也是科技创新的一部分,因此具体到项目的判断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仍旧会从技术壁垒、商业化落地和创始人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当然新能源本身也属于制造业,因此对于工程化和供应链能力的要求更综合,对创始人本身的韧性和顽强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司凯奇的创始人高超出身汽车行业,有成功创业经验,同时是比较少见技术出身且擅长商业沟通的人。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体现出了顽强的韧性。
“对于早期投资机构最难的地方在于技术的路径选择和商业化爆发的结合点上,要有正确的判断和前瞻性的看法。”王啸强调。
进入到2025年,九合依旧在关注新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机会,未来将继续在电动工具、电动机械等方向上不断出手。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