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上海盟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373.SH)宣布,通过向南京海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发1.64亿股股份(发行价6.3元/股),获得15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其中10亿元为新增股权融资。
本次交易完成后,海鲸药业将持有盟科药业20%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其实际控制人张现涛将同步成为盟科药业实际控制人。
此举标志着盟科药业在创新药商业化关键阶段完成战略重组,通过产业资本注入打通“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闭环。
一、资金注入保障研发管线,核心产品优势凸显
定增资金全部用于公司日常研发与经营投入,定增后盟科药业账面现金储备增至15亿元,彻底解决制约研发进度的资金瓶颈。资金支持将加速以下核心管线的突破性进展:
MRX-4(康替唑胺注射剂):作为已上市口服药MRX-1的水溶性前药,MRX-4针对住院重症患者的静脉给药需求设计,目前针对糖尿病足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持续推进。
其差异化优势在于覆盖更广泛的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人群,尤其适用于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患者,如重症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流感染患者等,预计上市后将显著提升市场渗透率。
MRX-5(新型苯并硼唑类抗菌药):MRX-5完成澳洲I期临床试验,并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融资后将加速推进II期临床。
此外,资金还将推动MRX-8(抗耐药阴性菌药物)的海外临床进度,并支持抗体偶联药物(ADC)及肾癌等多条新管线的布局。
二、治理结构优化与长期资本支持
此次的定增将从根本上重构盟科药业的治理架构,控股股东将强力赋能提升决策效率。
本次变革的核心在于,海鲸药业成功获得了盟科药业董事会9个席位中的5席提名权,这一关键举措改变了盟科药业长期以来缺乏实际控制人的分散治理格局。自此,公司有望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反应敏捷且权责明晰的决策核心,不仅能大幅提升战略制定的效率和执行力,更能为公司的长期战略定力和运营稳定性提供坚实的治理基础。
长期资本支持,同时也是构筑财务安全基石。海鲸药业此次作出了长达36个月的股份锁定期承诺,体现其坚定看好盟科药业长期发展价值、深度绑定双方利益。这一承诺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也为盟科提供了持续且可靠的资本背书,使其能坚定新药研发投入、优化财务结构,从容应对创新药行业的高风险与长周期挑战。
除了财务安全,产业协同的降本增效也将提升盟科药业的盈利能力。海鲸药业在原料药(API)工艺开发与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成熟的产业资源。此次整合后,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规模化产能可直接为盟科药业所用,预计将显著降低核心原料药的采购成本与生产成本,强化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从而直接推动盟科药业毛利率的优化和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三、渠道资源整合加速商业化放量
抗生素领域由于其特殊性,销售推广一直存在难点。而海鲸药业的产业资源将成为盟科核心产品市场推广的关键引擎:
盟科药业将充分借力海鲸药业已构建成熟的全国性销售网络。该网络依托其覆盖全国的25个进入医保目录的产品(涵盖呼吸系统、维生素等多个重要治疗领域),并采用“省级代理商管理与精准招商”相结合的高效商业模式。
通过此次协同,盟科药业的核心产品将无缝对接并快速融入同时深度覆盖临床医院市场与零售OTC市场的双驱动销售体系。这不仅极大缩短了市场开发周期,降低了渠道构建的边际成本,更能实现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放量,为销售业绩的跨越式增长提供强劲引擎。
双方将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国内领先的抗菌药物领域专业学术平台。通过系统性的学术会议、临床诊疗指南解读、专家共识形成及深度专业培训,精准影响并塑造核心临床专家与关键意见领袖(KOL)的认知。
此举旨在持续强化盟科药业创新产品的学术品牌形象与临床价值,提升其在新一代抗感染治疗领域的学术地位与市场话语权,最终实现从“商业驱动”到“学术引领”的战略转型,构建坚实的专业壁垒和长期的品牌竞争力。
总体上看,本次战略重组不仅是资本层面的股权重构,更是创新药企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的标杆案例。海鲸药业的产业资源注入,为盟科药业破解“研强销弱”瓶颈提供了关键支撑,有望推动中国原研抗感染药物在全球耐药菌治疗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