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电视巨头又要慌了?海信电视用U7S ProE8S Pro打出了什么好牌?

发布时间:

2025-09-28 17:28:40

来源:潮汐商业评论
日韩电视巨头又要慌了?海信电视用U7S ProE8S Pro打出了什么好牌?

【潮汐商业评论/文】

全球电视产业的“权力游戏”,正迎来一个标志性时刻。

过去,是日韩企业定义什么是“好画质”;今天,海信正用RGB-Mini LED技术,告诉世界什么才是“真色彩”。

索尼、三星纷纷宣布跟进RGB-Mini LED技术路线时,他们追随的,正是海信在年初CES展上划下的起跑线。

9月26日,海信电视U7S Pro与E8S Pro的发布,看似是两款新品的亮相,实则是海信在完成RGB技术破局后,打响的一场高端市场“普及战”与标准“定义战”。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产品迭代,而是一场经过精密计算的产业“阳谋”。01 破局:RGB-Mini LED,海信找到“技术顶峰”

全球电视产业曾长期陷于同质化竞争的“红海”。

迈克尔·波特的红海战略理论指出,当行业边界固定、竞争规则僵化时,企业只能在现有市场空间中通过价格战或微创新争夺份额,导致利润空间持续收窄。

电视行业正是如此。液晶技术历经十余年发展,画质潜力已逼近天花板;OLED虽以自发光特性实现极致对比度,却受困于成本高、寿命短及大尺寸良率低等瓶颈。

与此同时,行业陷入“参数内卷”。厂商盲目堆砌分区数或峰值亮度,却忽视用户真实的视觉体验。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72%的消费者无法区分不同显示技术,80%不了解技术优缺点,折射出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的脱节。

在此红海困局中,海信看见了RGB-Mini LED这座“技术顶峰”。

今年1月,海信在CES展会上亮相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UX;3月,UX量产发售;9月,又推出面向主流市场的U7S Pro和E8S Pro系列。

短短8个月内,海信完成了从技术突破到普及应用的跨越。

在显示技术迭代的十字路口,海信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

当行业陷入“分区数量”和“峰值亮度”的参数内卷时,海信敏锐地捕捉到画质本质的突破口:色彩纯度与光控精度。

这与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的“刺猬理念”不谋而合:聚焦于你能做得最好的、充满激情且具有经济引擎效应的事。

对海信而言,就是基于显示技术和芯片领域的深厚积累,进行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

因此,海信没有在OLED的“宽路”上硬拼,而是选择了RGB-Mini LED这条更艰难但上限更高的“顶峰”。

RGB-Mini LED技术之所以被称为“技术顶峰”,源于其革命性的技术路径。

与传统Mini LED使用单一蓝色或者蓝绿双色背光不同,海信采用红、绿、蓝三原色独立背光源,实现了从“控光”到“光色同控”。

“光色同控”听起来简单,但是想要实现绝非易事,技术上对芯片精度、算法协同及散热设计提出极致要求。

海信之所以能够“见真峰”,关键在于其自研的“王炸双芯”架构。

“双芯”之一是信芯AI画质芯片H7,如同大脑实时精准指挥数万颗RGB灯珠,实现色彩与亮度的像素级协同;其次是RGB-Mini LED发光芯片,相当于跳动的心脏,能效比QD-Mini LED提升40%,有害蓝光降低42%。

这两颗芯片是海信无法被轻易模仿的“护城河”,也是其技术领先的实物证明。

它让海信率先突破了RGB三色光在效率和一致性上的世界性难题,从而坐实了RGB-Mini LED的“天花板”地位。02 立势:双产品线出击,一套精密的“组合拳”

技术领先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否转化为市场领先。

海信U7S Pro与E8S Pro的双剑合璧,正演绎着这一商业逻辑。

9月26日,海信秋季新品发布会引发关注。两款RGB-Mini LED电视,影像旗舰U7S Pro与影游旗舰E8S Pro同步亮相,不仅是产品线的简单扩充,更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市场战略组合拳。

海信对两款产品的定位展现了精准的市场洞察力。

U7S Pro作为“影像旗舰”,承接海信在画质技术上的全部积累,直接瞄准对画质有苛刻要求的影视爱好者。

更值得关注的是,U7S Pro的75英寸版本定价为15999元起,较年初发布的同技术水平UX系列价格大幅下探。这一价格策略使RGB-Mini LED技术从超高端市场向主流价位段延伸,承担起“销量担当”的使命。

E8S Pro则精准切入高速增长的游戏显示市场。这款“影游旗舰”支持4K 170Hz原生刷新率与0 delay背光技术,专门解决动态画面拖影问题。其9360控光分区配合游戏定制模式,直击玩家对流畅体验与精准色彩的双重需求。

双旗舰策略的背后,暗合《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智慧。

在这一战略框架下,E8S Pro扮演“正兵”角色,在性能参数上与索尼、三星等国际巨头正面抗衡,展示海信的技术实力。

U7S Pro则承担“奇兵”使命,通过亲民价格与爆款基因,侧翼包抄主流市场。

海信U7系列已畅销全球75个国家,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与市场认知度。将RGB-Mini LED技术应用于这一爆款系列,大幅降低了市场教育成本。

“正奇结合”的策略还体现在技术普及路径上。

海信没有将RGB-Mini LED技术局限在金字塔顶端,而是通过双旗舰产品矩阵,实现从“技术引领”到“全民共享”的产业化进程。03 定标:从技术领先到标准制定,海信的“终极阳谋”

技术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标准制定。

当海信为RGB-Mini LED划定技术底线时,也正在改写全球显示产业的游戏规则。

海信的“阳谋”在于,它不满足于仅仅推出创新产品,而是要定义整个技术赛道的规则。

当索尼、三星等国际巨头纷纷宣布跟进RGB-Mini LED技术时,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海信设定的竞技场。

“技术路径依赖”理论在此刻得到完美诠释:一旦某种技术在早期获得显著优势,它就可能被锁定为市场标准。

信通过率先实现RGB-Mini LED电视的量产和上市,在全球20多个国家抢占市场,正是在构建这种路径依赖。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海信不仅制定了标准,还通过将这一技术下放到主流价位段产品,加速其产业化进程,在消费端和行业端都建立“RGB独立发光芯片+光色同控芯片”才是真正高端电视标配的认知。

实际上,海信的标准制定行为,标志着中国显示产业历史性的角色转变。

过去几十年,中国电视企业主要扮演“追随者”和“制造者”的角色,而今首次成为技术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标准之争的本质是产业话语权之争。根据银河证券报告,2025年高端市场,中国品牌逐渐蚕食三星、LG市场。这种市场份额的优势为海信的标准制定提供了坚实后盾。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一旦海信设立的RGB-Mini LED标准被行业广泛接受,它将掌握两大核心优势:定价权和技术演进方向的主导权。

数据显示,海信116英寸UX定价为99999元,而三星同类产品预计售价超过25000美元,海信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实现了价格优势。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站在全球显示舞台C位。

海信的“阳谋”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成功,更可能重塑全球显示产业“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权力格局。

市场数据已经显示出这一趋势

根据2025年一季度全球高端电视市场数据,在100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市场,海信电视出货量份额达到56.69%,高居全球第一。

我们甚至可以期待,未来海信“反攻”日韩品牌腹地,超越本土品牌。04 结语:

回过头来看,海信RGB-Mini LED的故事实为一场关于如何从技术追随者跃迁为规则制定者的实践范式,代表了中国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引领”的转型。

作为“2025年最值得买的RGB-Mini LED电视”U7S Pro,和E8S Pro的发布,既是海信技术实力的“展示窗”,更是其产业野心的“宣言书”。

因为,掌握标准制定权的企业,不仅定义当下,更塑造未来。

海信通过RGB-Mini LED技术展现的“阳谋”,正在让中国显示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当全球显示产业沿着海信设定的技术轨道前进时,中国企业的角色已从过去的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而当全球消费者开始用海信设定的标准来评判什么是顶级画质时,这场“色彩权力”的游戏,才真正进入了新的章节。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