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国内三大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指引(试行),2025年1月又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为国内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提供了指引和方向。上市公司积极响应监管号召,今年以来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继续增加,报告质量进一步提升,在ESG治理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管理绩效也进一步改善。日前,2024年度华证A股ESG评级已正式对外发布,最新评级结果可在公司官网、华证SMART ESG赋能平台、WIND、同花顺、Choice、新浪财经、青绿等平台查询。
1. 2469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独立的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占全部A股的45.6%,同比增长17%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共有2469家A股上市公司中发布独立的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包括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较上一年度增长17%,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占全部A股的45.6%,较上一年度增加6.5个百分点。
按盘别看,华证大盘指数的ESG报告披露率为90.3%,华证中盘指数的披露率为66.6%,华证小盘指数的披露率为38.8%,华证微盘指数的披露率为19.4%。【1】
按行业看,金融行业的ESG报告披露率最高为91.1%,其次是公用事业和能源,披露率分别为76.5%和59.7%,而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的工业、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行业的披露率最低,分别为43.7%、40.7%和35.4%。
2. ESG评级分布共有62家上市公司获得AAA评级,占全部A股的1.1%
最新一期20250430期华证ESG评级数据显示,A股共有62家上市公司获得AAA评级,约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1%,金融、工业、医疗摘得AAA评级数量前三位行业,分别为14家、12家、和10家。获得AA评级的公司有264家,约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4.9%,ESG管理绩效进一步改善。
3. 超1350家设立了ESG相关委员会或工作小组,更多上市公司重视ESG治理
ESG治理架构方面,交易所最新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指引和国际准则(GRI、ISSB等)均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制度,并披露负责管理、监督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机构(如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等)、管理层设置情况。分工清晰明确的ESG治理架构能够有效推动ESG治理工作,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
截至2025年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中超1350家设立了ESG相关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同比大幅增长,其中约967家公司设立了ESG相关委员会,另有约376家公司仅设立了ESG工作小组。按盘别看,华证大盘指数中设立ESG相关委员会或工作小组的公司比例较高超63.8%,而华证中盘指数、华证小盘指数和华证微盘指数中设立ESG相关委员会或工作小组的公司比例仅为36.1%、18.3%和9.1%。按行业看,金融、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中设立ESG相关委员会或工作小组的比例排前三,分别为63.4%、40.9%和31.2%,而可选消费、信息技术的比例靠后,均在20%以下。
4. ESG外部鉴证仍然偏低,ESG绩效数据的可信度有待提升
为提高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信度,我们建议上市公司聘请专业独立和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对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鉴证或审验。截至2025年4月30日,200余家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经过了第三方鉴证或审验,总体公司数量偏低,占比不到4%,其中,华证大盘指数占比三分之二,工业、金融、原材料、可选消费这四个行业合计占比约70%。
5. 1,85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碳排放数据,占全部A股的34%
截至2025年4月30日,披露2024年度碳排放数据或能源消耗数据的上市公司1856家,占全部A股的34.3%,同比增长超过40%。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6.15%提高了约31%,其中直接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上市公司有1603家,约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0%。另外有253家上市公司仅披露了能源数据,未披露碳排放数据,约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5%。
6. 范围三排放披露“卡脖子”:供应链数据成最大瓶颈
针对市场讨论度较高的范围三碳排放数据披露,由于目前范围三不是强制披露,且范围三披露范围未形成统一的规则,因此该数据的披露率不高,披露率仅为约5%,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但仍明显低于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披露率(26%和27%),这可能是由于范围三排放覆盖供应链上下游全环节,数据采集和核算难度较大,且制度上缺乏统一要求和标准,披露自愿性不高。
在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三的信息披露上金融行业披露更加积极,范围三碳排放的披露率最高,约为23%。
7. 约270家上市公司披露碳中和远期目标,上市公司积极拥抱低碳转型,响应国家“双碳”目标
为响应国家双碳政策,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设定了明确的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华证ESG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273家上市公司明确了实现碳中和的远期目标,同比增长27.6%。其中,约109家A股上市公司既制定远期碳中和目标,又设定中期碳减排计划,有超50%的上市公司来自原材料和工业这两个减排挑战相对较大的行业。当下,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可持续报告或者年报中对气候变化只做了定性分析或未作分析。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上市公司制定适合自己的碳减排路径图。
8. 约3,759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实施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现金分红金额达2.3万亿元,超800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进行了两次分红
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作出要求,具体要求是:1)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2)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
在此背景下,共有3,759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实施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现金分红金额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18.3%,整体分红比例为48%。一年多次分红方面,已有超800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进行了两次分红。
9. 央国企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率较高、ESG评级较好,但数据可信度有待提升
2024年度中央和地方国企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整体披露率领先市场,ESG评级也较好,但数据可信度有待提升,具体情况如下:
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方面,央国企的整体披露率进一步上升至75.4%,而非国企的整体披露率只有33.8%。
可持续发展报告外部鉴证方面,央国企的鉴证比例为5.8%,增长较缓慢,非国企的鉴证比例仅为2.9%。
ESG治理架构方面,央国企设立ESG相关委员会或小组的比例为41.8%,高于全市场的25.1%。
碳排放披露方面,央国企的碳排放数据整体披露率较好,约为60.4%,增长较快,但范围三碳排放量和双碳目标的披露率偏低。
评级表现方面,377家国企获得A级以上评级,占全体央国企比率为24.5%,高于全市场的15.8%。
注【1】华证大/中/小/微盘指数的具体编制方案为1)在沪深A股股票中剔除ST、*ST、流动性较差、存在ESG尾部风险和过去一年亏损的股票;2)然后在该样本池中分别选取A股累计流通市值占比前70%、70%-85%、85%-98%和98%以后的股票。
欢迎引用数据或转载文章,并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