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西威,157家机构密集调研、机器人布局秘而不宣

发布时间:

2025-08-21 15:42:37

泡财经APP

最近5天,德赛西威(002920.SZ)被157家机构密集调研。

惠州国资减持影响和定增方案没落地的影响,今年以来股价表现一般。

但是今年交出的2025年中报很超预期——增收更增利。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6亿元,同比+25%,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46%。

主要是什么贡献较大增量呢?

分业务看,上半年智能驾驶业务收入41亿元,同比+55.49%;智能座舱业务收入95亿元,同比+18.8%;网联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10亿元,同比-2.1%。智能驾驶行业显现出较高成长性。

三大类业务构成的产品矩阵累计单车价值能达到20000元(按2024年收入估算,上车量在1350万左右)。其中,单车价值量较大的品类是智驾域控。

公司的智驾域控制器国内市占率第一,产品覆盖中低到中高价位车型。

报告期内,公司的智能驾驶业务增速亮眼,主要得益于客户需求增长,多款旗舰产品规模化量产,为小米、理想、小鹏、长城等知名车企提供配套支持,新增长城、吉利、奇瑞等新项目订单。

随着未来智能驾驶渗透率的提升,这类产品能带来较大增量。从行业角度来看,中低阶域控市场竞争激烈,降本为主旋律,单车价值预计在1000-2000元,高阶智驾域控单车价值在6000元-10000元区间,按照2027年全球汽车销量近5000万台(出口1500万辆),搭载渗透率分别在40%和20%左右,2023年德赛西威在智驾域控方面的市占率为25%,这类业务带来的收入规模在275亿左右。

智能座舱业务方面,从行业细分品类增速来看,2023年-2027年,中控屏/液晶仪表/HUD/座舱域控市场规模CAGR分别预计是13%/17%/25%/53%,前几类产品的渗透率已经50%以上,空间不大,座舱业务最大的看点也是座舱域控的渗透率提升及价值量提升。

德赛西威的座舱域控因为在芯片端绑定高通,以15.2%的市占率占据领先优势,公司的第四代和第五代产品都已经推出。

或者直接根据公司上车量和单车产品价值估算,到2027年实现400亿左右的收入规模也较为现实。

这一点在公司最新的股权激励计划中,也得到印证。根据公司最新的股权激励,2025年-2027年收入规模分别为331亿、470亿,利润规模分别是23亿、30亿。

即使按照保守预计,公司当前PE不到20倍。

上市以来,德赛西威一共做了两次股权激励,第一次是在2021年11月,制定了三期计划,根据当时的业绩目标和实际完成情况来看,定的相对保守,三期基本上都相当于完成。

从分业务的毛利率来看,业务整体毛利率为20.33%,同比+0.29%。其中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9.75%/19.74%,同比+0.52%/+0.94%,年降压力下,主要是新一代域控制器产品迭代量产提振毛利水平。

再就是出海这块毛利率超预期,境外毛利率29.0%,同比增加8.2%。虽然出海有贸易摩擦影响,但仍然不能阻挡中国车企出海的势头。

公司的海外产能主要在欧洲,德国工厂开始生产运营、西班牙工厂预计2025年底竣工,2026年实现量产,服务客户主要是大众、沃尔沃;此外还有印尼、墨西哥产能布局,分别保障东南亚、美洲交付。

这点在此前调研豪恩汽电的过程中了解到的“目前中国汽车销量(含合资)才3000万辆,剔除掉合资厂的汽车销量,中国汽车本土品牌在全球的汽车销量还没超过一家丰田汽车的销量”,中国汽车还有更大的市场在海外

此外,公司在24年9月提出了一项募资43.98亿的定增计划,已经在今年3月获得证监会批准,定价基准日选以发行期首日为基准,可能受股东减持计划影响,目前公司定增计划还未落地,大概率在今年11月之前得完成落地。

可能受定价压力影响,公司股价被压制。

此外,公司在机器人布局方面的声量较小,也是公司股价跑输同行的一项因素。而且对于公司是否有产品应用于华为车型,公司也是没有正面回应。

但市场传言,子公司威汇智能跟英伟达合作机器人域控制器,属于资本市场未被充分定价的潜在标的。

关于机器人在公司的公告中很少提及,但是在BOSS直聘上,公司已经在招聘机器人相关岗位,不知道公司是不是因为定增的考虑。

最后从财报来看,最大的风险点就是应收账款占比较多(98%是一年以内的应收款),最近两期达到了40%以上,

最近两期应收账款的增速,分别是35%、30%,均超过了收入的增速26%、25%,对利润的负面影响较大。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