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不再炒股,聚焦主业,云南白药(000538.SZ)的业绩表现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稳”。
2022-2025年H1,云南白药分别实现营收364.88亿元、391.11亿元、400.33亿元、212.5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0.31%、7.19%、2.31%、3.92%;
实现归母净利润30.01亿元、40.94亿元、47.49亿元、36.3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04%、36.41%、16.02%、13.93%。
显然,在营收规模稳健增长的基础上,云南白药的盈利质量在显著提升。
事实上,即便是将时间区间拉长至上市日至今,云南白药的业绩表现也依然当得起“稳健”二字。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自1993年上市以来,除2022年略有下滑外,云南白药营收规模逐年稳健增长,从0.58亿元上升到400.33亿元,32年,翻了690倍。
同期,云南白药归母净利润整体走势和营收走势基本趋同,但在2021年有明显下跌,此后几年重回升势。
归母净利润从1993年的0.13亿元增长至47.67亿元,翻了整整367倍。
有良好的盈利能力打底,云南白药非常舍得分红。
上市以来,云南白药共现金分红34次,分红总金额305.58亿元,同期,公司共实现归母净利润514.30亿元,分红率59.42%;其中,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114.04亿元(含回购股份)。
在A股,持续盈利的企业不少,但连续32年持续盈利的企业,不多,连续32年大手笔分红的企业,凤毛麟角。
云南白药,凭什么做到了?
云南白药的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创制"百宝丹",后更名为"曲焕章万应百宝丹"。这款中成药凭借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独特功效,迅速在民间广为流传 。
1938年,曲焕章随滇军参与台儿庄抗战,将3万多瓶百宝丹随军携带,其对创伤的奇特疗效赢得了"伤科圣药"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曲焕章遗孀缪兰英将秘方献给国家,政府将其命名为"云南白药"并定点在原昆明制药厂第五车间生产。
1971年,云南白药厂在昆明制药厂第5车间基础上独立建成,正式成为国有药企。
1984年8月,云南白药配方、工艺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绝密,奠定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1993年,云南白药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云南首家上市公司。
2016-2019年,云南白药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新华都集团、江苏鱼跃等民营资本,完成从国有企业到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转型。
截至2025年6月末,云南国资旗下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云南白药4.67亿股,占总股本的26.20%,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其4.36亿股,占总股本的24.42%。
混改后的治理模式实现了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通过董事会席位制衡,确保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互商互补、共存共进的局面。
在123年的发展历程中,云南白药一共经历过数次重大调整和转型,其中最重要的几次,都发生在2000年后。
2001年,云南白药推出创可贴产品,当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2004年,主打预防牙龈出血、消肿止痛功效的云南白药牙膏正式上市,首年即获得8000万元销售额,成功进入快消领域。
这意味着,云南白药从传统药品制造企业向现代化大健康企业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0年,云南白药提出"新白药,大健康"产业战略,将业务核心从药品系列单核驱动,逐步升级为药品和大健康双核驱动,并形成药品、大健康、中药材和商业物流四大业务架构。
2021年,云南白药提出"1+4+1"战略布局,围绕中医药领域,拓展口腔护理、皮肤科学、骨伤科和女性关怀四大方向,同时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全产业链。
这一战略标志着云南白药从产品驱动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目前,公司已形成40个品类、416个品种的产品布局。在医药产品领域,拥有567个药品批准文号、316个品种,其中含222 个中成药品种,包括43个独家品种。
2025年上半年,云南白药继续保持多个业务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
- 公司核心产品云南白药气雾剂在肌肉-骨骼系统关节和肌肉疼痛局部用药中成药气雾剂零售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 云南白药创可贴占局部止血类零售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 云南白药(散剂)在肌肉-骨骼系统骨伤类全身用药中成药零售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 云南白药牙膏2025 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国内全渠道市场份额第一。
在合适的时间,选对了方向,并保持了充分的战略定力,这才是云南白药持续多年稳健增长的内核。
而这样的尝试,远未停止。
2022年,云南白药投资109.1亿元入股上海医药,持股18%,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一投资旨在与上海医药在产品、资源和渠道上协同互补,在中药及大健康领域形成战略协同。
同年,云南白药开始跨界布局核药与生物药领域。
公司投资2000万元拿下北京医院、北肿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核药相关专利。2025年4月,INR102治疗类核药获批临床,针对前列腺癌的诊疗管线形成闭环。
同时,云南白药也紧跟趋势,不断探索AI应用、智慧工厂建设等降本增效方式。
其智慧工厂通过整合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打通物料输送、制膏、灌装全生产流程,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式升级,也成为了云南省第一家全球“灯塔工厂”。
公司自主打造的医药健康行业AI雷公大模型,实现了中药材种植、供应链、营销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经济效益提升显著,2024年,"雷公大模型"获得国家数据局奖项。
全产业链布局、数字化转型,这些也将成为云南白药未来持续增长的底气。
截至2025年6月末,云南白药的资产负债率为25.7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61亿元,账面上仍有货币资金112.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1.21亿元。
同期,公司的长期借款为210万元,短期借款1017万元。
简单来说,云南白药“不差钱”,资产结构非常健康,这同样也是其未来持续稳健发展的底气。
从股价走势来看,自2022年4月至今,云南白药股价已宽幅震荡三年半时间。
截至2025年9月23日午间收盘,云南白药的滚动市盈率为19.75倍,同期,中药板块的滚动市盈率为31.45倍,可比公司片仔癀、同仁堂的的滚动市盈率分别为43.76倍、32.08倍。
显然,横向比较之下,目前的云南白药,并不算贵。
而纵向来看,云南白药当前的估值水平,处于其历史估值3.79%分位,基本处于历史底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其股价走势没有跟上业绩表现?
原因有3个:
1、气雾剂、创可贴、牙膏等核心产品市占率已接近天花板,增速放缓;
2、尽管通过各种合作切入创新药领域,但核药、生物药等创新药研发周期较长,不确定性较高;
3、中药大健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需持续创新以保持优势,而AI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效果仍需观察。
从投资角度而言,市盈率反映的是成长性,低估值,反过来看,可能也是市场信心不足的映射。
如何让市场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成长价值,或许将是云南白药接下来要做的重点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