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2200亿,“中国药王”,藏不住了!

古东管家

药明康德

发布时间:

2025-07-14 21:00:20

泡财经APP

进入2025年,药明康德(603259.SH)股价持续上涨,业绩也大超预期。

今年以来,药明康德最大涨幅已达68.65%,当前市值站上2200亿元。

业绩方面,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85.61亿元,增长101.92%,史上最强半年业绩。

虽然翻倍的利润增长中,包含了出售药明合联股权的收益,但即使剔除这部分,上半年药明康德的经调整净利润依然达到63.15亿元,同比增长44.43%,远高于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速24.24%。这意味着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

事实上,药明康德的成长潜力,还没完全释放。公司最近数年业绩持续高增,几乎是大概率事件。

我们先看行业:

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进入高景气期。

1、全球药企未来几年迎来“专利到期潮”。

药明康德从事CXO(医药外包),包括研发外包、生产外包等,这个行业属于医药创新的“卖水人”,为创新药企们提供外包服务,赚创新药企的钱。

现在,全球制药巨头正面临十年来最大“专利到期潮”,将为CXO行业带来巨大的研发外包需求。

据华尔街见闻,价值约1800亿美元年收入的药物将在2027年和2028年专利到期,占全球市场近12%的份额。

创新药一旦专利到期,其他医药公司就可以进行廉价仿制,创新药企的高利润就会瓦解。所以,从现在开始到未来数年甚至更久,辉瑞、默克这些全球创新药龙头必须大幅扩大资本开支,研发新的创新药。对药明康德而言,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订单。

2、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利好国内创新药投融资。

再看国内方面。

国内创新药投融资2024年进入冰点,不过现在有了变化。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将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7月1日,未盈利创新药企禾元生物IPO申请获审议通过,这是重大信号。

“未盈利创新药企”,即依然处于研发烧钱阶段的药企。这类创新药企能够上市融资,能投入研发的钱就多了,同样直接利好CXO行业。

目前看,药明康德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伴随周期上行,公司有望扩大收益。

药明康德的优势在于:

1、“CRDMO业务模式”。

目前,药明康德是当下全球唯一的“端到端一体化医药外包龙头”,公司的模式叫“CRDMO”,这个模式打破了传统医药研发各环节的割裂状态,将原本分散的CRO(研究)、CDMO(开发生产)等服务整合为一个无缝衔接的体系。

创新药研发链条、时间极长。对药企而言,今天找一家细分外包,明天再找一家,浪费时间且风险巨大。这个时候,药明康德的优势就凸显了。

目前,全球范围内,药明暂时没有明确的有力竞争者。

2、出海优势。

国内创新药最大的机会是出海。在海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创新药才能卖出高价。据医药领域自媒体“健识局”,部分药品在国内与美国的年度费用,能有25倍的价差。所以,中国的创新药企近年也纷纷发力出海。

药明康德本身业务基本盘就在海外,对欧美医药市场极为熟悉。国内的创新药企要出海,显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药明康德这样的企业。

近年美国试图推进《生物安全法》草案立法,对药明康德加以限制,但至今未果。

目前看制裁药明越来越不现实。随着美国“大而美”法案出台,将导致近1200万人失去医保。如果美国强迫美国药企放弃与药明合作,美国医疗成本只会进一步推高,加剧社会矛盾。

事实上,从药明康德海外业务的增长看,可以发现根本没受到制裁威胁冲击。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人民币63.8亿元,同比增长28.4%,占公司总收入的66.08%,较2024年同期(61.4%)提升了4.68个百分点,较2023年一季度(60.1%)提升5.98个百分点。

要知道,所谓《生物安全法案》从2023年就开始炒作,但几年下来,药明康德的美国生意越做越大,可见毫无实质影响。

经过一轮上涨,药明康德高估了吗?

完全没有。

公司历史平均市盈率54.48倍,当前市盈率才20.25倍。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