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联储将央行基准借贷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4.25%区间以来鲍威尔的首次讲话,这也是今年以来的首次降息。
鲍威尔在演讲中指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略有上升,通胀从高位回落但最近有所上升,且仍高于2%的目标。
他提到,贸易、移民、财政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仍不确定。为应对经济变化,美联储在最近的会议上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4.25%的区间,并强调政策将根据数据和经济前景灵活调整。
鲍威尔将此次降息描述为“风险管理”,因为官员们现在更担心的是劳动力市场的疲软,而不是通胀的威胁。与会人员表示,今年可能还会再降息两次,未来两年还会进一步降息。
对于股市,鲍威尔称股价总体看起来“估值相当高”。美国消费者与商业频道(CNBC)分析,这意味着鲍威尔暗示股市被高估。报道还称,投资者正在等待周五发布的最新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这是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
附:鲍威尔“经济展望”演讲全文
谢谢大家,很高兴再次来到罗德岛。我上次有机会与大普罗维登斯商会交谈是在2019年秋天。当时我提到过:“如果经济前景发生重大变化,政策也会随之调整。”
我们谁也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新冠疫情就爆发了。经济和我们的政策都以无人能够预料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会、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美联储的积极应对帮助避免了经济遭受历史性严重下行风险。
放眼当前,尽管贸易和移民政策以及财政、监管和地缘政治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经济仍展现出韧性。这些政策仍在酝酿之中,其长期影响尚待观察。
今年上半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1.5%,低于去年的2.5%。增速放缓主要反映出消费支出的减弱。房地产市场依旧疲软,但企业在设备和无形资产上的投资较去年有所回升。正如9月《褐皮书》所指出的那样,美联储系统各地收集的企业反馈显示,不确定性仍在压制其前景判断。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指数在春季大幅下滑,此后有所回升,但相较年初仍然偏低。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双双放缓——这是一个罕见而棘手的局面。在这样一个活力减弱、趋于疲软的劳动力市场中,就业的下行风险正在上升。8月份失业率小幅升至4.3%,但在过去一年中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夏季期间,非农新增就业大幅放缓,过去三个月平均仅增加2.9万个岗位。这个速度已低于维持失业率稳定所需的“平衡增速”。不过,其他多项劳动力市场指标仍较为稳定。例如,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的比率依然接近1。多个职位空缺指标走势大体横向,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也变化不大。
通胀已从2022年的高点大幅回落,但相对于我们2%的长期目标而言仍然略高。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的12个月内,个人消费支出 (PCE) 总体价格上涨2.7%,高于2024年8月的2.3%。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PCE 价格同比上涨 2.9%,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商品价格在去年下跌后开始回升,成为推动通胀上升的主要因素。新数据和调查显示,这些价格上涨主要反映了关税上调,而非更广泛的物价压力。服务业(包括住房)的通缩仍在继续。总体而言,受关税消息影响,今年通胀预期的短期指标有所上升。然而,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大多数长期预期指标仍与我们2%的通胀目标一致。
贸易、移民、财政和监管政策的重大变化对经济的整体影响尚待观察。合理的预期是,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将是短暂的——只是一次性的价格波动。“一次性”波动并不意味着“立即发生”。关税提高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因此,价格水平的一次性上涨可能会持续几个季度,并在该期间导致通胀略微升高。
不过,通胀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我们将谨慎评估并管理高通胀风险,确保这种一次性的价格上涨不会演变成持续性的通胀问题。
货币政策
近期通胀风险倾向上行,而就业风险则偏向下行——这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局面。所谓“双边风险”意味着没有“无风险”的道路。如果我们过于激进地放松政策,无法有效控制通胀,并可能需要未来为实现2%的通胀目标而调整政策。如果我们过长时间保持过紧的政策,劳动力市场则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疲软。当我们的目标出现这种张力时,我们的框架要求在双重使命之间保持平衡。
就业前景的下行风险增加,使得实现目标的风险平衡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上次会议上决定,进一步向更为中性的政策立场迈进,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至4.25%。我认为,目前的政策立场仍有适度限制性,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
我们的政策并非预设路线。我们将继续根据未来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和风险平衡来确定适当的立场。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支持充分就业,并将通胀率持续推向2%的目标。我们能否成功实现这些目标对所有美国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我们深知,我们的行动会影响全国各地的社区、家庭和企业。
再次感谢大家的邀请。期待与大家的讨论。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